
上周五军方宣布股票专业配资,我国第三艘航母“福建舰”将通过台海,赴南海开展科研实验和训练任务。
对于此次安排,我方特意强调,这是航母建造过程中的正常安排,没有任何针对特定目标的意思。
其实从航线来看,福建舰经台湾海峡到南海,就是最便捷的一条航线,并且中国军舰在台湾海峡活动,完全符合国内法和国际法。
然而,虽然大陆已经强调不具备任何的威慑意图了,但是台当局还是捏了把汗。

(福建舰穿越台海)
日前,台当局就悄悄下发指令,称要提高军方的战备存量。所谓“防务部门负责人”顾立雄是这样说的,未来台湾地区军方的战备存量,将从30天增加到120天,同时还要确保让一年期义务役在内的后备力量也得到有效的提升,同时台当局还要整建训练场、屯储各式弹药等,确保台军能拥有作战韧性。
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,该部门另一管理人员给出解释,称当下大陆方面的海上封锁能力大幅增强,所以台当局也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,接下来军方的首要目标,就是要优先筹获油料以及饮用水等战备资源。
除此之外,还要考虑弹药、粮食等需要有适当的储存条件,所以未来台当局将拨发特别预算,用于战库、粮库、零件库以及相关库存设施的兴建和修整。
有传言称,台当局所谓的“防务部门”已经递交了一份草案,总金额将超过一亿人民币,创下了台湾地区特别预算金额中最高的纪录。
除了要求军队做好准备之外,“防务部门”还特意给民众分发了一份名为“当危机来临时,台湾全民安全指引”的小册子,要求台湾民众配合台当局实现所谓“全社会会防卫”的理念。
类似这种小册子,台当局已经不是第一次发了。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,台当局就首次发布了一个册子,到2023年6月,他们又公布了第二版,这一版更加过分,其甚至增加了一个所谓“敌我识别”的章节,试图让民众辨清大陆军装和台军的区别。
台当局的这种做法,其实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两岸之间挑起对立,但最终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。台湾民众不仅批评他们内容做得不好,还指出了小册子中的大量错误,在第二版中,台当局印刷的解放军四种迷彩服装样式全部是错误的。
而这次分发的小册子,属于第三版了。其中也删掉了所谓“敌我识别”的章节,台当局对民众的建议是根据小册子的内容,赶紧做相应的避难准备,从而提升自己在危机来临时的生存概率。

(台军义务兵)
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,虽然台当局所谓“防卫意识”有所提升,但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。
现阶段,两岸军力早已形成了“大陆碾压式优势”的格局,对于这一点,台当局自己必然也清楚,所以在准备时,才会提醒民众做好避难准备。
今年一家外媒曾透露,若是两岸局势发展到最坏的情况,解放军只需打击30到40处基础设施,台湾地区将陷入系统性崩溃,到时候台军很可能“不战而降”,相比之下,台军虽然有计划提高战备存量,但面对解放军的这种“区域拒止”能力,这些储备在首轮打击中就可能被彻底摧毁。
从装备质量看,台军依赖的美制武器不仅交付严重滞后,还频繁出现弹药过期、防弹衣发霉等问题。去年台军接收的美国军援中,部分枪械甚至因为生锈无法使用,未来即便台当局投入巨额军费,其军工体系也无法支撑长期战争,毕竟岛内既没有完整的武器生产线,能源和粮食又高度依赖进口,一旦被封锁,储备物资将迅速耗尽。
再看台军这边,此次提到的一年期义务役士兵,他们一年里只接受四个月的基础训练,可以说连最基本的战术技能都难以掌握。在所谓的“汉光演习”中,台军频繁上演导弹脱靶、装甲车抛锚等荒诞的场景,最近一场演习中装甲车甚至在闹市中抛锚,直接沦为民众的笑柄。
而民众这边,反战情绪更是高涨。民调显示,七成以上的台湾民众都反对“为台独而战”。去年台军志愿役人数跌至2018年以来新低,年轻一代用“用脚投票”来表达对台当局的不满。更有岛内舆论痛批,赖清德鼓吹的“全民皆兵”,实质就是将民众绑上战车陪葬。

(美国给的生锈的装备)
总而言之,台湾当局企图依靠军事手段抗拒统一,完全是错估了两岸的真实力量对比,如同螳臂当车,根本阻挡不了历史大势。他们种种行为不但改变不了“台独”注定失败的结果,反而只会把台湾带向战争的灾难。
所以,不管台军今后如何演习、购买什么武器或是做了哪些避难准备,都不可能抵挡得了解放军坚决粉碎“台独”的力量和决心。唯有彻底放弃分裂的妄想,重新回到“九二共识”这一共同政治基础,才是真正为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前途着想。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,任何逆潮流而动的行径股票专业配资,最终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。
瑞民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